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淘汰短链氯化石蜡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余梦琪, 王梓元, 王滢, 徐淳, 张剑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4): 710-7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63
摘要1170)   HTML13)    PDF(pc) (3444KB)(478)    收藏

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设置5年和10年淘汰情景, 对中国淘汰短链氯化石蜡(SCCPs)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淘汰SCCPs的成本为181.1~308.8亿元, 主要来自下游行业替代损失, 5年淘汰情景的成本低于10年淘汰情景; 中国淘汰SCCPs的收益为1462.6亿元, 建议采用5年淘汰情景淘汰SCCP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2006—2014年北京夏季大气中PANs浓度变化趋势
黄志, 高天宇, 赵西萌, 王凤, 杨光, 王斌, 徐振强, 胡敏, 曾立民, 张剑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3): 528-53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33
摘要1617)   HTML    PDF(pc) (748KB)(1041)    收藏

2006—2014年夏季, 使用PANs在线监测仪对北京大气中PANs浓度进行监测, 期间NOx浓度以每年1.7 nL/L (约4%/a)的速率下降, PAN浓度以每年0.03 nL/L (约3%/a)的速率下降, O3浓度却以每年1.5 nL/L(约4%/a)的速率上升, 表明这些年采取的NOx治理措施对控制PAN浓度有效, 治理O3需要在控制NOx的同时加强对VOCs排放的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氨基二氧化硅固定化纤维素酶及其特性
张博雅,杨婷,胡瑕,张剑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905)      PDF(pc) (475KB)(317)    收藏
以氨基化二氧化硅为载体, 戊二醛为交联剂, 采用共价交联法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 最佳条件为交联剂浓度4% (体积比), 交联时间60分钟, 给酶量35 U/g载体, 固定化反应时间5小时。所得固定化酶对pH和温度的敏感性降低, 时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优于游离酶。热动力学研究表明, 固定酶的失活活化能(Ed)、失活焓(ΔH*)和失活自由能(ΔG*)均高于自由酶, 固定化减小酶失活反应速率, 降低酶失活反应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中国短链氯化石蜡排放清单和预测
徐淳,徐建华,张剑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950)      PDF(pc) (529KB)(521)    收藏
通过对氯化石蜡(CPs)生产和消费行业的调查和文献调研, 将短链氯化石蜡(SCCPs)的排放按生产、增塑剂、阻燃剂和金属切削液4个行业进行测算, 给出中国SCCPs排放清单和2007?2011年SCCPs年排放 量。中国2011年SCCPs的排放总量为1788.67吨, 其中对大气的排放量达到498.32吨, 对水体的排放达到1290.35吨; 排放量最大的是金属切削液的使用过程。若不采取控制措施, 到2016年SCCPs的年排放量将达到 2562.51吨, 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巨大威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大气中PAN和PPN的监测分析
韩丽,张剑波,王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39)      PDF(pc) (600KB)(336)    收藏
采用在线仪器监测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浦东新区监测站大气中的PAN和PPN, 最高浓度分别为5500×10-12和709×10-12L/L, 其中PANs在5, 6月份的浓度高于7, 8月份。PAN和PPN日变化显著, 6点出现浓度最低值, 12点出现最高值。PAN与PPN的比值在7, 8, 10月3个月份比值高于其他月份, 表明大气中VOCs人为源的比重有所减少。PAN与O3日最高浓度比值平均为0.034, 93.4%的PAN与O3 的比值在0.07以下, 与典型城市污染地区相比该比值偏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中国HFC-23排放预测与CDM项目的影响分析
冯金敏,颜??,张博雅,张剑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 中国HCFC-141b排放清单预测
颜??,张剑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05)      PDF(pc) (555KB)(430)    收藏
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2006)》建立中国HCFC-141b排放清单, 分析计算中国HCFC-141b的排放构成和排放趋势。退役排放构成中国HCFC-141b排放的主要部分, 占总排放量的48.7%;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淘汰(MPPS)情景和加速淘汰(APS)情景下, 2010?2030年分别累计减排量为7.30万t和7.46万t ODP, 相当于47317万t和48381万t CO2-eq温室气体(GHG); 在APS情景下, 由于淘汰力度加强, 在HCFC-141b排放时段内, 相比MPPS情景进一步减排3815万t CO2-eq GHG, 其中大部分减排量由冷藏保温、热水器保温和板材子源贡献。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不仅减少了ODS排放, 同时也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中国HCFC-22的消费与排放清单及预测
杨虹,张剑波,冯金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58)      收藏
根据1989?2007年我国相关行业的历史数据, 计算出我国房间空调行业、工商制冷行业、泡沫行业和化工行业等终端用途 HCFC-22 的消费清单, 并使用自下而上法对各行业 HCFC-22 的排放量进行了计算。根据第五条款国加速淘汰 HCFCs 进程表和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预测了我 国未来 20 年 HCFC-22 的消费量和排放量, 为我国履行 《蒙特利尔议定书》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2006年夏季北京大气中PAN与PPN浓度变化和相关性分析
杨光,张剑波,王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54)      收藏
采用在线监测仪器,2006年8-9月对北京市中关村地区和大兴区榆垡镇大气中的PAN和PPN体积浓度进行了监测,并对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存在着高浓度的PAN和PPN,中关村大气中PAN和PPN的最高浓度分别达11219×10-12和1953×10-12L/L,榆垡为2505×10-12和413×10-12L/L;两地PAN与PPN的相关性很好,与臭氧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热解损失的PAN浓度(TDPAN)与总PAN(监测到的PAN浓度与热解损失PAN浓度之和)的百分比在10%~70%之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金坛地区五氯酚在环境介质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计算模拟
谭大,张剑波,丁剑,冯金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94)      收藏
以五氯酚(PCP)及其钠盐为研究对象,选择曾长期使用五氯酚钠杀灭钉螺的江苏省金坛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动态多介质逸度模型对1959-2003年间PCP在该地区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进行模拟,得到了不同介质中PCP的质量浓度变化,其中1993年PCP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10-4ng/m3,0.58μg/L,1.37μg/kg和4.91μg/kg,与同年的实测值基本一致,植物相的值(19.2μg/kg)则高出实测值1~2个数量级。降解反应是PCP从该地区消失的主要途径。通过不确定性分析研究了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固定化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五氯酚反应装置和条件探讨
杨光,张剑波,王杉霖,杨宇翔,宗悦茹,王维敬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40)      收藏
利用Fe吸附-明胶包埋-交联固定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去除五氯酚(PCP),在最佳反应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固定化酶重复使用过程中催化去除效果的变化规律,设计了酶催化连续反应装置,确定了反应装置适宜的流速条件及PCP去除效果,酶催化性能的稳定性,以及二级催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最佳运行流速约为3mL/min,在此流速下可长时间连续处理含PCP废水;固定化HRP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一级催化反应装置的处理效果不满足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可进行二级处理, PCP总去除率可达92.7%,水中残留五氯酚浓度为0.98mg/L,明显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5m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四氧化三铁吸附包埋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其应用
王杉霖,张剑波,王维敬,杨宇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07)      收藏
建立了Fe3O4吸附包埋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并与明胶、开孔明胶、海藻酸钠3种不同的固定化方法载体进行了比较,发现该固定化方法具有较高的固定效率。对固定化酶与自由酶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发现Fe3O4吸附包埋固定化HRP的稳定性高于其他固定化HRP和自由酶。此外,测定了不同戊二醛浓度、交联时间、给酶量、Fe3O4使用量及明胶浓度对 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如下:最佳给酶量与Fe3O4用量比例约为95u HRP/g Fe3O4,最佳Fe3O4用量与凝胶比例为1.0g Fe3O4/10mL 10%~20%,最适戊二醛浓度和交联时间分别为0.5%和3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活性约为1.1u/g,酶活固定率约为15%。该固定化酶重复应用于PCP催化去除反应,可获得稳定的PCP去除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废水中铁离子对漆酶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的影响
陈嵩,张剑波,陈辉,杨宇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59)      收藏
探讨了水中铁离子对固定化漆酶和自由漆酶催化去除水中2,4-二氯苯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2+和Fe3+离子对于自由漆酶催化去除2,4-二氯苯酚的反应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固定化漆酶降解2,4-二氯苯酚的影响要小,表明经过固定化之后,由于受到固定化载体的保护作用,酶的稳定性明显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固定化漆酶催化去除水中2,4-二氯苯酚
陈辉,张剑波,王维敬,杨宇翔,宗悦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96)      收藏
采用壳聚糖固定化漆酶催化去除水中的2,4-二氯苯酚,探讨了影响反应的不同因素,并与自由漆酶催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定酶催化降解反应的最佳pH值在5.5左右,相对于自由漆酶,其最适pH 值向酸性偏移;降解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在30~45 ℃之间,较自由漆酶的反应温度范围增大;载体壳聚糖的吸附作用对降解反应和氯酚的去除率影响不大,氯酚的去除主要是漆酶催化氧化反应的结果;连续重复使用固定化漆酶去除模拟废水中的2,4-DCP,在重复操作6次之后,其降解效率仍能保持6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壳聚糖固定化云芝漆酶的制备及特性
陈辉,张剑波,王维敬,杨宇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33)      收藏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漆酶,测定了不同戊二醛浓度、交联时间、给酶量以及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浓度5%,交联时间8h,给酶量20mg/g载体,固定化时间6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漆酶酶活性保持率为52.2%。此固定化漆酶具有最大活性时的溶液pH值在4.5,相比于自由漆酶的最佳pH值5.0,其向酸性偏移;与自由漆酶相比,固定化酶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五氯酚
叶鹏,张剑波,陈嵩,杨宇翔,王维敬,王杉霖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908)      收藏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模拟废水中的五氯酚,使其形成沉淀;并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如溶液酸度、酶浓度、五氯酚起始浓度、过氧化氢起始浓度以及温度等。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去除五氯酚的最佳 pH 为 5~6;去除率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所采用的最高酶浓度 0.05u/mL,五氯酚初始浓度为 12.6mg/L 的情况下,去除率可达 70% 左右;五氯酚起始浓度对去除率也有一定影响,起始浓度为 13.0mg/L 时,去除率可达 73.7%,而当起始浓度为 0.7mg/L 时,去除率只有 35.7%;过氧化氢与五氯酚反应的摩尔数之比为 1∶2。此外还采用化学键合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在聚丙烯酰胺载体上,发现酶活性可保持较长时间,并可反复用于催化去除五氯酚。固定酶去除五氯酚最适 pH 值与自由酶类似,并且在 pH=5.15条件下,1h 内将五氯酚从 13.4mg/L 去除到4.9mg/L并达到平衡;将固定酶装入反应柱制成酶柱,可多次反复催化五氯酚的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漆酶催化降解氯酚类有机污染物
陈辉,张剑波,刘小鹏,杨宇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69)      收藏
采用漆酶为催化剂,研究2,4-二氯酚、4-氯酚和2-氯酚的催化降解机理,探讨了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氯酚浓度以及漆酶浓度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和最适降解条件。结果表明,漆酶催化氧化2,4-二氯酚的能力最强,其降解率10h内达到94%,4-氯酚为75%,2-氯酚为69%。2,4-二氯酚发生反应的最适pH值在5.2~6.0之间,4-氯酚在5.5附近,2-氯酚在4.5~5.5之间。漆酶对氯酚的降解率随着漆酶浓度、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着氯酚浓度的升高,不同氯酚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漆酶降解2,4-二氯酚的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约为44.8 kJ·mol-1。另外,利用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制成载体来固定化漆酶,固定化漆酶的活性虽低于自由漆酶,但稳定性明显增强,连续6d用其降解2,4-二氯酚,6h降解率始终在6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Cr(Ⅵ)离子的吸附
刘小鹏,张剑波,王维敬,李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46)      收藏
采用化学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分别制备了交联壳聚糖、丁烷基壳聚糖和O-羧甲基壳聚糖,用γ射线辐照降解制备了低摩尔质量的壳聚糖,研究了它们对废水中较难处理的污染物Cr(Ⅵ)的吸附情况,壳聚糖对Cr(Ⅵ)吸附的最佳pH值范围为5.0~6.0,最佳吸附时间大约为2h,每克壳聚糖可吸附约3mg Cr(Ⅵ),吸附率最大可达90%以上。交联壳聚糖、丁烷基壳聚糖和低摩尔质量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效果都比壳聚糖本身要好得多:交联壳聚糖吸附1h即可达到吸附饱和;丁烷基壳聚糖吸附Cr(Ⅵ)的最佳pH值出现在5.0附近,更能适应酸性环境;辐照降解后,壳聚糖在(0.4~0.8)×105g/mol的范围内存在一个吸附最大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京广地区大气过氧化物浓度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左澎,张剑波,叶鹏,曾立民,胡敏,张远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16)      收藏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北京和广州地区大气过氧化物浓度,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过氧化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北京地区在5月、6月和9月3个监测时段中H2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10-9、0.338×10-9和0.148×10-9;广州11月H2O2的平均浓度为0.168×10-9(VH2O2/Vair)。植物排放对有机过氧化物的生成有一定贡献,有机过氧化物浓度变化与H2O2浓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过氧化物浓度与O3和甲醛浓度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SO2浓度则表现出负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二[(R-R'-环己烯基)-甲基取代茂]二氯钛和锆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研究
张剑波,许振华,陈寿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71)      收藏
The NMR and FT-IR Spectra of ten (η C6H9CRR'-Cp)2MCl2(M=Ti, Zr) were measured. 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1H NMR and 13C NMR spectra. All complexes are bonded by M-Cp through center of Cp.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er metal atoms and the substituents upon the NMR and FT-IR spectra were discusse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二茂(取代茂)二异硫氰基钛、锆、铪的FT-IR光谱研究
张剑波, 许振华, 陈寿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83)      收藏
The FT-IR Spectra of eighteen (R-Cp)2M(NCS)2 were measured. The M-Cp, M-NCS(M=Ti, Zr, Hf) and other vibration modes were reasonably assigned. All complexes of (R-Cp)2M(NCS)2 determined at this paper are bonded by N-M.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er metal atoms and the substituent on cyclopentadienyl upon the spectra was discussed. It is mainly in far IR. region that center metal atoms influence upon the IR. spectra.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stituent on cyclopentadienyling upon its vibr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温度敏感性共聚凝胶polyNIPAAm/X辐射合成及应用
姜桂林,伊敏,张剑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71)      收藏
γ辐射共聚方法制备了以NIPAAm为主要单体成分,分别含酸性单体AAc、中性单体N-vp、AAm和碱性单体4-vp 的共聚水凝胶,并给出了其最佳合成条件。产物性质测定表明它们均具温度敏感性和适宜的物理性能,其中poly(NIPAAm/AAc) 还具pH敏感性,在pH=11时最大溶胀比约为350倍。用上述共聚水凝胶对稀水溶液中UO22+离子进行浓集、分离的初探,结果表明只有poly(NIPAAm/AAc) 能有效浓集稀水溶液中的UO22+离子,并讨论了浓集条件和浓集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